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首页
规划建设通用机场29个!云南将持续壮大通航服务市场 ,积极构建"通航+旅游"服务体系
发布时间:2022-02-11 | 浏览次数:33


为落实交通强国和新时代民航强国的战略部署,推动实现云南民航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民航强省建设,近日,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印发《云南省民航“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根据《规划》公布的民用运输机场建设项目清单,“十四五”期间云南计划新建5个、改扩建14个民用运输机场,具体项目清单如下:



《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云南将全面加快运输机场建设及布局,全力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大力提升全省机场发展质量,持续增强空管保障能力,稳步推动临空产业发展。接下来一起来看《规划》有哪些重要内容:
一、发展目标 到2025年,民航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弱项成效显著,开创航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民航强省新格局。——机场服务覆盖显著提升。到2025年,全省在建和运营运输机场总数量达到20个,基本实现每个州、市均有运输机场;规划建设通用机场29个在运输机场100公里(1.5小时车程)半径范围内、通用机场50公里半径范围内基本实现对全省国土面积90%的服务覆盖,基本航空运输服务普惠性更加凸显。迁建、改扩建项目顺利推进实施,支线机场综合保障能力显著提升。——航空运输规模稳步增长。到2025年,全省实现旅客吞吐量1.08亿人次,年均增长16.73%;货邮吞吐量60万吨,年均增长10.21%。昆明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7000万人次,年均增长16.24%,其中国际旅客吞吐量达到800万人次,年均增长68.27%;货邮吞吐量53万吨,年均增长10.28%,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8万吨,年均增长26.19%;中转旅客量突破800万人次,占比超过10%。——运输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到2025年,全省航线数量达到750条,通航城市达到210个。昆明机场航线数量达到500条,其中国际航线突破120条,国际和地区通航城市超过70个;洲际直飞航线(含货运)突破5条,力争达到10条;引进1—2家基地货运航空公司。

图片

二、全面加快运输机场建设及布局
围绕“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的空间布局思路,结合云南省实施新型城镇化大发展和滇中城市群建设,推进运输机场建设布局,着力构建以昆明国际航空枢纽为核心,丽江、西双版纳、芒市为区域次枢纽,其他支线机场为补充的全省运输机场体系。(一)提升枢纽机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打造昆明国际航空枢纽,加快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完善货运、机务维修、航空公司基地、航油、口岸等各类配套设施,提升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二)推进新(迁)建机场建设实施红河蒙自机场续建工程,新开工昭通机场迁建,规划新建元阳、楚雄、宣威、玉溪、怒江等机场,优化支线机场布局,提高全省运输机场密度,扩大基本航空运输服务覆盖范围。推进普洱机场迁建和景东、丘北、勐腊、永善等新建机场的前期工作。(三)提升既有支线机场保障能力按照“延长跑道全面提升吞吐能力、增加机位全面提升运行效率、改造航站楼全面提升形象、增建廊桥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四个全面的要求,加快实施丽江、西双版纳、芒市、大理、腾冲、保山、普洱、迪庆、临沧、澜沧、沧源、宁蒗、文山等既有支线机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支持支线机场在新建或改扩建过程中增设和完善通用航空设施,兼顾通用航空服务和保障。(四)促进区域机场协调发展支持实施“保腾芒”空地保障一体化建设,积极推进设立滇西机场群(保山、腾冲、芒市等机场)进近管制区,提高机场协调保障效率,继续强化空铁、空路联运产品设计和服务保障,创新协同发展体验新模式。进一步推动在滇西、滇西北、滇西南等机场群间开展“空铁通”、“空巴通”等协同运行业务,拓展区域机场群协同发展创新实践。加快培育丽江、西双版纳、芒市等机场的区域次枢纽功能,有序疏解昆明机场省内支线航班。促进各支线机场合理定位和特色化发展,提高区域机场资源整体利用效率。 三、全力打造国际航空枢纽 (一)提升基地航竞争力持续壮大基地航空公司规模。深化与基地航空公司之间的战略合作,鼓励基地航空公司参与T2航站楼、维修基地等建设。扶持基地航空公司发展,壮大运力配置,优化机队结构,推进航空公司机型升级,增强适应能力,提高基地航空公司的运营规模、网络拓展、运行效率、服务质量、风险抵抗和盈利能力。鼓励和引进多元化航空公司。进一步强化低成本航空基地公司的骨干作用,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低成本航空公司入驻,在云南建立基地和开辟始发航线,从而丰富航空公司类型和航线类型,满足云南省多层次、多样化的航空市场运输需求。加快构建具有云南特色的航空旅游服务产品体系,助推旅游强省建设。深入推进跨航司中转业务。加强同航空公司合作,引导、推动和支持航空公司开展跨航司通程航班业务,持续做优“易中转”品牌。推动机场跨航司中转流程优化和设施配套,加强同国内外机场合作,丰富跨航司中转内涵,增强枢纽建设支撑力。(二)大力发展航空货运加强航空货运运力和货运航线网络建设。重点引进货运基地航空公司,吸引实力强劲的航空物流集成商和货运航空公司,积极引导在昆明开辟全货运航线和设立运营基地。充分发挥客机腹舱运力资源优势,开展腹舱载货业务。鼓励航空公司客运飞机执飞货运运输。加强昆明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四大城市群的货运联系,推进与南亚东南亚以及环印度洋国家和地区全货机航空货运航线建设,开发连接南亚东南亚货运枢纽和重点港口的全货运航线,逐步建设经南亚延伸至西亚和非洲、经东南亚延伸至澳新地区的货运网络,并逐步拓展至欧洲的货运航线,构建国际贸易大通道。聚焦航空物流细分市场。充分发挥昆明的地理区位优势,依托自贸区政策红利,打造南亚东南亚航空物流集散中心、跨境物流中心和生鲜产品转运中心。继续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生物医药等传统优势产品物流,创新发展冷链物流,推进电商、物流融合发展,全力发展跨境电商物流,充分利用综保区利好政策,加快发展保税物流,依托南博会、旅交会、农博会等特色会展品牌,发展专业会展物流。加强基础设施和协调机制建设,增强应急物流保障能力。积极拓展航空货源。充分利用自贸区政策优势,鼓励外商投资设立航空货运代理企业,加快推动航空货运代理企业集聚发展,强化与快递、电商、大型商贸企业(集团)的合作力度,不断拓展航空货运上下游市场。加强与昆明机场周边综保区、自贸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重点物流园区的货物直通,拓展腹地市场。发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优势,合力推动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建设,吸引国内外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入驻,深挖航空物流新兴市场潜力。夯实航空物流服务保障基础。依据市场需求,稳步有序申请冰鲜水产品、肉类、医药、国际邮件经转等特种商品进口指定口岸,推进进口指定口岸相关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完善航空货运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购置和配备货运发展相关硬件设施设备,保障货邮安全、高效操作;根据冷链运输、跨境电商等业务发展需要,推进冷库等专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机场货运区与综合保税区的互联互通,优化业务流程,促进港区高效联动,服务国际货运快速发展。创新发展多式联运服务产品。依托卡车航班,发展陆空联运。创新发展空空联运服务产品,设计“国内转国际”和“国际转国内”空空联运产品,重点发展国内与南亚东南亚的空空联运服务;借助自贸区优势,拓展“国际转国际”业务;积极发展“国内转国内”业务。(三)提升枢纽集疏运水平完善集疏运网络体系。建设昆明长水综合交通枢纽,推进长天快速路、嵩昆快速路建设,搭建昆明机场快速路网系统。推进渝昆高铁昆明机场端建设;推进建设地铁6号线延长线,接入昆明长水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地铁9号线接入昆明长水综合交通枢纽。以昆明长水综合交通枢纽为载体,开展交通换乘中心一体化设计和建设。优化旅客动线及换乘流程,增强各交通方式的融合程度,提升整体集疏运效率。推动红河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鼓励大理、景洪积极探索多种交通方式融合发展。提升联程联运服务水平。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有效协同航空、铁路、水运、公路等多方管理机构,开展联运服务,实现“一票到底、联程联运”。拓展昆明机场空地联运集疏运模式,完善和开发空地联运产品,优化空地换乘流程,强化空地衔接服务保障。以完善城市候机楼行李服务、货运服务功能为基础,全力开辟客货多式联运大通道。 四、拓展优化航线网络布局(一)巩固和拓展国际航线网络紧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恢复和民航市场需求变动情况,根据国家、省疫情防控的总体部署和相关要求,始终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树立底线思维,统筹考虑疫情防控、云南历史航点优势和运营经验,适时加快恢复、新开重点地区和重点城市的国际航线。巩固提升南亚东南亚航线网络。在开辟东南亚航线方面,恢复和加密至曼谷、吉隆坡、万象、新加坡、金边、雅加达等首都城市的航线航班,稳固与东南亚之间的骨干航线网;加密至胡志明、清迈、普吉等东南亚国家热点旅游城市的航线航班,开辟至东南亚的旅游环线,串联航空枢纽和热点旅游城市,开通昆明经新加坡或吉隆坡至巴厘岛等航线,织密东南亚地区航线网络,延伸拓展云南民航至东南亚市场的辐射面。在开辟南亚航线方面,加大对南亚国家首都和主要经济中心的覆盖,恢复和加密至新德里、达卡、加德满都、孟买、马累等重点城市的航班密度,强化与南亚之间的骨干航线网,巩固中转地位;积极争取更多南亚国家与昆明之间扩大航权安排,进一步增加至南亚国家首都和主要经济中心的航线航班。积极拓展环印度洋国家和地区航线。充分利用昆明对西亚地区具有较好中转市场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大至迪拜的航班密度,同时新开至埃及、以色列等国家的航线,吸引国内旅客中转。适时开辟至澳洲的航线,在开通昆明至悉尼航线的基础上,新开至奥克兰等航线,利用我国与东南亚国家间的第五航权开通昆明经曼谷、吉隆坡等中转至大洋洲的航线。着力开辟东北亚和欧美国家航线。进一步加密至首尔、大阪的航班密度,适时新开至东京、釜山、名古屋等热点旅游城市的直达航线。进一步加强与欧美的航班联通,在已开通至巴黎、温哥华、旧金山等航线的基础上,新开至法兰克福、伦敦、阿姆斯特丹等航线。(二)加密和优化国内航线网络提升与主要国际枢纽和国内重点地区的航班密度。进一步加密至北京、上海和广州大型国际枢纽的航班密度,加强与国际航线的衔接,提高北京、上海和广州的旅客经昆明中转至南亚东南亚的比例。进一步增加至杭州、南京、青岛和厦门等主要城市的航班密度,同时增加至华东支线机场的航线航班,加大至华北、东北和中南地区航线航班的覆盖力度,提升西南地区机场经昆明中转的航班密度和衔接效率,增强在中转市场的竞争力。合理发挥省内支线的客源集散和功能疏解作用。进一步解决昆明机场对国内东北、西北地区覆盖不足的问题,引导省内支线机场至东北、西北地区的航班经昆明中转。鼓励省内支线机场至上海、杭州、南京、青岛、济南等华东重点城市和至武汉、长沙、郑州等中南地区重点城市的航班经昆明中转,提高昆明至上述地区的航班密度,吸引旅客经昆明中转至东南亚。加密和恢复地区航线。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加密和恢复至香港、台中、台北、高雄等港澳台地区的航线航班。(三)完善省内环飞航线网络按照实现省内旅游热点城市之间航线网络化、公交化的要求,立足于完善全省航线网络和满足航空运输市场需求,结合全省城市(镇)群建设、旅游资源开发,特别是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黄金旅游线路打造,加大省内环飞航线开辟力度,推进航空和旅游融合创新发展。推进省内滇西北、滇西、滇西南、滇东南4个航空市场与西双版纳、丽江、芒市3个省内环飞中心协同联动发展,构建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省内环飞航线网络,实现主要旅游城市间顺畅衔接,高效服务云南省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 五、大力提升全省机场发展质量 (一)新技术赋能平安机场加快智慧安保建设,推进人脸识别、自助安检、全身扫描、智能监控等新技术应用,探索货运安检集中判图新模式,推动安检智能化升级,加快推进“智慧安全监管平台”项目落地。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技防手段,全面提高对跑道侵入、鸟击、FOD等不安全事件的防范水平。推进丽江、普洱、文山、临沧、沧源、宁蒗、澜沧等机场新建EMAS拦阻系统项目,推进腾冲等山地、高原、特殊机场空气环境变化快、低云低能见度机场引进二类盲降、毫米波气象雷达等设施设备,推广应用HUD飞行,进一步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建立机场智能消防管理平台和智慧消防监控中心,增强消防业务统一监控、预警和态势感知管理。构建和完善机场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对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及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不安全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置能力。(二)提升机场绿色化水平把节能环保理念融入到机场规划设计和建设环节,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能源、清洁能源,从源头上为建设绿色机场打牢基础。全面围绕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方面,打造机场高标准绿色星级建筑。降低航站楼等建筑能耗,加强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在机场的应用,提升相关设施设备使用率。创建节水型机场,提升雨水、中水和再生水等非常规水利用率。合理推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以管理、技术双重手段,推进能源管控平台建设和实施,实现对机场能耗的实时监控、对标分析、异常提醒,并完善能源考核管理体系,强化节能减排管控。通过实施地面电源替代 APU、车辆“油改电”等项目,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三)推进智慧化生产运营研究探索5G、区块链、北斗导航等新技术应用,推进昆明机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实现数字化、智慧化升级。以新技术、新理念为载体,将智慧融入到机场的人员和组织、设备和系统中,用智慧化手段赋能机场智慧运行、能源管理、旅客便捷和真情服务。持续推进大数据中心建设,推动机场运行全面数字化。开展RFID技术应用研究,推动行李全流程定位跟踪、服务应用,降低行李运输差错,实现行李保障可视化。推动机场协同决策系统(A-CDM)和生产系统融合,研究推广远程塔台的应用,以新技术推动机场智慧安全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研发“保腾芒”协同运行系统平台,提升协同运行效率。将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新技术贯穿在设计、施工、运维等阶段,推进智能精准工程施工,提高建设施工安全裕度。与基地航空公司、空管、通信运营商、文化和旅游部门等行业内外单位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强化数据保护与信息安全。(四)着力提升服务品质持续促进航班正常。开展保障资源精细化管理,建设一体化航班运行管控平台,动态监测航班运行、保障资源到位情况,提高设施效率和效益。发挥运管委高效协同联动作用,推动驻场单位进驻运行指挥大厅,提高航班正常管理能力。进一步健全航延旅客服务协调机制,强化与航空公司、空管等驻场单位协同联动。提升中转服务水平。优化国际中转通关流程,完善相关区域设施,增设国际过夜中转休息厅,提高中转效率和品质。鼓励航空公司打造“通程联运、行李直挂”等中转服务产品,优化最短中转衔接时间(MCT),提升中转比例。提升机场服务体验。加快推进智慧出行2.0项目,持续加大旅客全流程自助服务设施设备投入,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互联网+、生物特征识别等新技术应用,加快推进“无纸化出行”、全流程自助等新模式,提高旅客出行效率。加快推进昆明国际卫生机场创建,支线机场争创省级卫生机场标兵。提升机场商业人性化服务水平,持续加强特殊旅客服务工作。深入开展机场服务质量评价,打造昆明机场服务品牌,助力云南对外服务窗口建设。加强文化特色展示。围绕云南民族文化和地域生态特色,加强航站楼的文化表达,强化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地方城市品牌。立足云南旅游特色,开发航旅延伸服务,创新航旅模式和服务项目,开办特色活动展演,突出地方特色。 六、大力提升通用航空服务能力 (一)有序推进全省通用机场建设有序推进弥勒、凤庆、永德、元江、广南、贡山、景谷、文山、镇雄、会泽、永胜、东川、玉龙、勐海、昌宁、江城、永仁、昆明高新区、新平、施甸、镇沅、盐津、河口、红河、富宁、泸西、福贡、罗平、维西等一批通用机场建设,为各类通航作业、应急救援提供基本设施保障。鼓励在适宜的库湖区发展通用航空作业。(二)持续壮大通用航空服务市场巩固森林巡护、森林防火、管线巡查等传统业务,推进无人机工农林市场作业转型,实现传统工农林生产服务市场提质增效。依托云南省独特的“山、水、林、洞”资源和通用机场资源优势,积极构建“通航+旅游”服务体系,充分开发云南在空中游览、飞行体验等低空飞行领域的潜在消费市场,围绕大滇西旅游环线,创新开发“通航+旅游”服务产品,逐步形成串联重点景区的区域低空旅游环线或网络。培育壮大通用航空短途运输,鼓励机场和航空公司,依托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优越的设施条件和实际的市场需求,推动短途运输航线与支线、干线航班的衔接,将传统空地摆渡模式升级为空中摆渡,探索拓展“干支通,全网联”通程业务,创新服务产品,实现“干支通”三网在航线、航班、客源等方面的联动互补,共同构建衔接紧密、中转高效的“干支通”三网融合新模式。稳步扩大公共服务市场,开展通勤航空、警务航空、应急救援、城市服务等飞行作业。(三)探索发展短途货运和无人机物流充分利用通航优势,打造“干线运输+通航短途货运”的航空货运模式,积极推进区域联动和交通衔接,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有效对接,打造立体多式联运物流体系。盘活支线机场资源,充分发挥支线机场的中转功能,并探索在有条件进行货运业务的通用机场建立小型货物转运中心,保证各机场间的物流畅通,构建短途货运网络体系。支持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积极吸引和支持顺丰、京东等来云南发展无人机物流业务,依托无人机便捷、高效、灵活的优势,立足云南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松茸、野生菌类等高附加值的农特产品,将无人机广泛应用到农特产品的采摘和运输中,运用科技和运输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将无人机应用于快递的末端寄递,服务电子商务发展。(四)优化完善通用航空配套保障体系积极争取军方支持,研究申请云南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协调军方简化通用航空飞行任务审批、飞行计划申请和审批(备案)程序,明确不同类型飞行计划申请和审批时限要求,促进通用航空实现常态化飞行。借鉴省外的创新做法,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军地共建等方式,统筹规划建设通用航空飞行服务站(FSS)等配套设施,搭建低空协同运行管理“天网”,重点满足全省通航飞行服务保障需求,逐步具备向通航飞行活动提供飞行计划处理、航空情报服务、航空气象服务、告警和协助救援服务等功能,实现通用航空飞行活动全方位、高质量服务保障。充分利用云南高原机场的特点,依托七彩云南通用航空、云南凤翔通用航空公司等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培育发展通用航空飞行培训市场。统筹规划建设通用航空固定运营基地(FBO)、维修基地,壮大省内通用航空维修企业。扶持本地航油生产企业,加大航油供应与储备能力。整合省内现有资源,积极培育本地航材贸易企业,构建全省通用航空航材供应保障体系。 七、持续增强空管保障能力 (一)加强空管保障设施建设加快空管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昆明机场改扩建工程,扩容现有管制席位,建设VHF通信系统及附属设施,完善昆明机场多点定位系统,建设满足昆明机场新增跑道运行需求的气象设施,建设昆明终端管制中心项目。结合昆明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建设区域管制中心项目,建设航路通信监视及附属设施,建立通用航空情报和气象信息服务机制。优化昆明终端区空域结构。根据昆明机场交通流运行特点,新增和优化部分航路航线,逐步形成昆明终端区“5进6出”的航线网络格局,实现区内各方向进离场航线分离。加快建设昆明终端管制区。深化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推进终端区内军民航联合管制,实现空域资源灵活、动态和高效使用,增加昆明终端管制区民航可用空域资源,优化终端区内进离场飞行程序、等待程序,增加终端区管制扇区数量,优化管制扇区构型,全面整合全省机场进近管制服务。优化省内及联接内地空中通道建设。以单向、平行方式推进云南至成都、贵阳、南宁和新疆等方向的单向运行通道建设。优化省内支线机场群航路航线网络结构,实现省内各机场群与区外、昆明机场航路航线的单向运行。优化国际航路网络。优化与周边国家航路航线网络衔接,实施中越、中老、中缅三条国际平行航路大通道建设。优化东南亚、南亚、中亚等国家经云南至东北亚、欧洲等地区的航路网络衔接,提升过境交通流保障能力。创新空域管理使用机制。建立由军方、民航空管局、机场、航空公司等多方参与的空域协调机制,对空域规划和使用进行统一协调管理。(二)推广空管新技术应用加强空管新技术应用。建设昆明机场管制进、离场管理系统、中短期冲突预警系统等管制辅助决策系统;推进高原机场多跑道独立平行仪表进近研究;实现ADS-B监视下的管制运行和间隔运用。探索基于“4D航迹运行”等新技术的智能化空管运行和管理。加强空管对外交流合作。与越南、老挝、缅甸管制单位建立定期合作交流互访机制,实现与周边国家空中交通服务设施间数据通信(AIDC)电子移交,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建立全方位合作机制,协同提升周边国家管制单位空管保障能力,提升航空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八、稳步推动临空产业发展(一)加快推进昆明空港经济区建设构建完善的航空产业链。依托昆明国际枢纽,吸引民航运输上下游企业入驻,建设以航空运输为核心的航空产业链集群。积极引进国内外航空公司在昆明机场运营,提供多元化的航空运输服务产品。完善航空器零部件制造和配送等相关业务,打造立足西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航空维修基地。发挥自然条件优势,积极拓展航空培训业务,以基地航空公司为重点,服务国内外航空企业。完善航空配套服务,提高航空餐食供应、航空油料保障、航空金融、航空会展组织等服务水平,为航空枢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培育高端外向产业体系。以滇中新区空港经济区临空产业体系打造为引领,发挥区域在区位条件优越、对外开放合作前景好、区域综合承载能力高、综合交通便利、文化特色突出以及营商环境较好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积极顺应“互联网+”及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构建航空运输、航空物流以及与航空关联度强、临空指向性高的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集群式发展的产业体系。打造高原绿色智慧空港新城。加快昆明临空经济示范区申报及建设工作。充分利用云南高原山地特色,合理规划用地,优化资源配置利用,促进航空港与产业、城市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完善空港经济区的生产和生活配套设施,提升医疗、教育、休闲娱乐以及公共服务等城市功能,优化政府服务,吸引金融、中介等机构入驻,为区内企业提供便利的工作环境。改善机场交通设施,借助换乘设施,有效衔接机场航线网与地面交通网,实现多式联运。改善空港集疏运系统,建设一体化的交通中心,促进区内人流、物流集散。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产业和人口的集聚,建设民族特色鲜明、智慧宜居的航空都市区,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新动力源,推动“港产城”一体化发展。(二)积极探索支线机场临空经济特色发展充分考虑自然、人文、临边等方面的优势,以州、市人民政府为主体、机场集团为辅助,探索支线机场临空经济特色发展模式。做好机场与周边区域临空经济发展规划。优先在丽江、西双版纳等业务规模较大、配套设施较全、产业基础较好的机场发展临空经济;鼓励其他规划合理、条件成熟的机场,依托自身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打造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融合发展助推临空经济新业态的创新典范。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把握产业投资机遇,加强自身非航产业布局与临空产业发展的互动融合。
 
蜀ICP备17030829号
 川公网安备51012402000950号